路遇倒地的老人還要不要上前扶起、救助?國慶長假期間,浙江衢州三個00后少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三人分工一邊扶起86歲的受傷老太,一邊攝像留下證據(jù)自證清白。
三位少年的善舉被媒體稱贊為“機智施救”,“施救”不用說,“機智”應(yīng)指攝像留下證據(jù)的自我保護。媒體點贊外,少年所在的校方領(lǐng)導(dǎo)及班主任都公開表彰他們的“機智施救”行為。
普遍的價值,路見需要幫助者,條件許可下,上前盡一己之力就是,正如三位少年路遇倒地的受傷老太,通常情況下,幾乎會做出條件反射般的應(yīng)對。但往往現(xiàn)實不得不令好心施救者腦子里多出一根弦,萬一被訛?zāi)?
當然,三位少年的“留一手”是以防萬一。事實上,被救的老奶奶當眾承認是自己摔倒,是三個小娃救了她。我固然也相信,當下絕大多數(shù)被救者誠實、良善如斯,但“萬一”的概率畢竟不等于零。正如報道中所描述,匆匆趕來的家人問老人的第一句話就是:怎么摔的,是不是這三個小娃把你弄倒的?這樣的“第一反應(yīng)”多少也證明了三位少年的“留一手”并非多余。
事情發(fā)展到這樣的境況,雖其來有自,但也不能確定,到底誰是第一位被救老者背棄了自己的良知良能,終于開啟了訛人的套路。設(shè)想在誣告開場的當初,當事人也或有良心不忍的瞬間,但事件終于朝著少有旁觀者作證、施救者有口難辯、裁決或執(zhí)法流于輕率的方向發(fā)展下去了,失信毀譽有效地成為獲取不義之財?shù)某杀?,日積月累,世風日下或是必然。
訛人這樣的事當然不是孤立的,放到更大的背景下看,只是社會誠信水平全面下降的一個縮影,不過其更有畫面感、更具傳播性而已。所以假摔訛人的事雖日益見少,但影響之深遠不可低估。
回過頭來再看三位少年“機智施救”的事跡,讓人見到未來一代人不變的善根之外,更感世風對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誠然,行善本不該有這么多顧慮,少年也不應(yīng)這么早就“心機”重重。但這與他們沒一點關(guān)系,恰恰全社會應(yīng)負起責任。公共場所的視頻可安裝得更多些,旁觀者的證明或表態(tài)可更鮮明些,裁決應(yīng)更明確,執(zhí)法應(yīng)更嚴厲;更根本的,則是社會誠信水平的提升,是人心與人心關(guān)系的重建。在此意義上,只愿施救時的那份“機智”早早成為歷史。
□ 梅明蕾 (作者為武漢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