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指望它致富,那么就該知道,靠它吃飯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你指望它拿高分,它的分數和“嚴禁寫成詩歌”的作文,差距又有多大!
背詩除了讓你的生命更豐滿之外,這件事也許毫無用處。
知友@mupeng: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不覺得痛苦,詩詞押韻,和兒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著玩就是了。慢慢的,就長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來天欲雪”,什么是“紅泥小火爐”。
夏天,跟爸媽去湖里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么是“水光瀲滟晴方好”。
秋天,過了天高云淡,就是涼風乍起,梧葉飄黃,知道了什么是“老樹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華休”。
約會的時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頭”;燈會的時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魚龍舞”。
愁的時候,“佇倚危樓風細細”;樂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疾”。
小的時候,“臥看牛郎織女星”;大的時候,“金風玉露一相逢”。
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里。
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
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于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
知友@張佳瑋:孩子都要學說話的。最初學些什么好呢?
小時候,記憶里的聲音,對精神世界是有影響的。
詩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韻,讓他聽著學著背著,都比讀背些粗鄙詞句要好些。
詩歌的好處,就是純凈。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日常語言解釋起來的話:
鳥兒輕輕唱,落在河洲上;美麗俏姑娘,青年好對象。
哪那么復雜?世上到處是清澈見底的詩。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這種句子,意思一讀就明白,有什么難懂的呢?比日常語言難得到哪里去呢?
當然,宋之后詩愛說理,愛用典,一言難盡。
那就教些《古詩十九首》,教些漢樂府,教些王維孟浩然。
中國詩那么多,沒必要非讓孩子背《長恨歌》吧!
《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離開冰火島前,謝遜曾逼迫他背下許多武功要訣,還說“雖然你現(xiàn)在不懂,但先記著,將來總會懂的”。
許多東西記下來,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觸景生情,總會懂的。
知友@菠蘿斑馬說,第一次去國外留學時很孤單,經常靠睡覺打發(fā)時間。
有次傍晚不小心又睡著了,睡得正酣暢被敲門聲吵醒,第一反應是以前國內大學的隔壁舍友又來喊我起床去吃晚飯了,一躍而起用中文大喊:來了來了,一起吃一起吃!
結果打開門,一看是我那個金發(fā)碧眼的老外舍友,一臉莫名其妙看著我,這才徹底驚醒已經身在異鄉(xiāng)他國,此舍友也非彼舍友。
曾經背過無數遍而從不知其味的那句“夢里不知身是客”,瞬間在心頭大亮,方才明白其中蘊有多少感傷、惆悵和惘然。
經歷越多才越發(fā)現(xiàn),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詩詞們,都已經攜帶著作者創(chuàng)作時那一刻的情深,在我們此后漫長的一生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知友@mupeng:作為理科生,工作上的確用不到詩詞。但當年我情書寫的是極好的,就憑這個,就覺得很值。
知友@亞爾斯蘭戰(zhàn)記:為了長大以后我們面對三千世界里的無數美景時,腦子里出現(xiàn)的不是“我X”、“牛X”,而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知友@讀庫老六:好像我們去盧浮宮,所有人都愿意守在《蒙娜麗莎》面前合影一樣,因為其他名畫你不了解、不熟悉。
小時候的閱讀體驗,往往決定了你一輩子的視野和性質。
用@張方 的話說:小時候詩詞背多了,長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知友@紫煙:這樣當TA長大戀愛的時候,腦海中回蕩的是: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白云灑金天心動,扇隨君子攜風流。”
而不是:
“愛情像糖,甜到憂傷。”
“離開你以后,才發(fā)現(xiàn)眼淚有些咸。”
“誰為誰悲傷,誰為誰絕望。”
“為什么,最后受傷的總是我?”
知友@言葉之庭:古詩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們的存在是古人活過的證明,是生命燃燒后留下的痕跡。
也許現(xiàn)在同學們不太理解詩歌的意思,但我相信總有一天,總有一處風景,總有一種心情會讓你覺得,只有用那一句古詩才能形容。
你們總會知道什么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你們終將明白什么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你們必定會懂得什么又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到了那一天,你們就會發(fā)現(xiàn),之前不懂得那些詩,是因為你們沒有過詩人那樣的經歷和感受。
從古至今,雖然人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但是對理想的追求,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美好的期盼始終如一,我們和古人的精神鏈接并沒有斷裂。
靈魂相通的時刻,詩歌就是我們的使者。
知友@哪吒:人長大以后會遇到更宏大的場景,讀到更多深邃并反復修飾過的詩。
總有一天,我們會用“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來替換“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用“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來感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幼時背誦的多半是簡單通俗的詩句,可是成年以后的復雜與精致,無法替代當年的純粹與情深。
我仍愿像當年看書中配圖說意思那樣,回退這個進程。
將這些冗長的意思,復原為當年一首簡單的詩。
從前尚不懂得,因那時時節(jié)不對,人未至,雨未落,花未開。
我們沒能發(fā)現(xiàn)。
而多年后的某個時刻,某個場景卻令人想起往事,紛紛揚揚間,一句早就爛熟于心的詩句忽然直擊心靈。
仿佛收到一個傳遞了太久的禮物,當你拆開它時,自己已是截然不同的大人,可那詩句帶來的美好,卻一如當年。
我一直在這里等著你,直到你感受到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