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片臥虎藏龍的土地!孕育了熱干面和鴨脖子,沒有理由不孕育我——‘麥太塊塊雞’!” 圖/電影《麥兜響當當》
賀知章曾在《回鄉(xiāng)偶書》中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盡管回到家鄉(xiāng)已是物是人非,但所幸鄉(xiāng)音未改,聊以慰藉。
然而近日,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及徐卻稱,二十年后方言將消失。
方言是一個地區(qū)社會、文化、歷史、地理等要素的重要載體。但是不少方言已隨著城鄉(xiāng)的變遷而逐漸消亡,變成一種靠近普通話、帶著方言聲調(diào)的演變。
那么,地道的武漢方言還有多少人會說?想要在這座城市里不“外碼(什么都不懂,沒見識)”,你需要掌握武漢話。
第一課:“伙姐,剛來的吧”
自嘎:自己
老特:爸爸
老涼:媽媽
拐子:哥哥
外外:外甥
家家:外婆
糾辮子:妻子的弟弟
老親爺:岳父
老親娘:岳母
小伢:小孩
男將:男性
老幾 :人,常與“個”連用,如“那個老幾”,“有個老幾”
麻木:三輪車
扁擔:挑夫
挑土的:指夜班出租車司機,通常是車主另找的人
挖地老kuō:指在馬路上擺地攤的小販
撮蝦子:指無正當?shù)墓潭殬I(yè),靠東跑西顛打雜工取得錢財過日子
第二課:“七鳥冒,過早克”
學會稱呼以后,遇到熟人要打招呼,武漢人見面打招呼都會問“七鳥冒(吃了沒)”。
吃,是一個重要的話題,武漢的一天是從“過早”開始的。所謂“過早”,就是吃早餐。
在早點店門口喊一句“老板,下碗熱(lé)干面”,妥妥的武漢味。
其實,除了熱干面,有這樣幾種美食,吃過之后武漢話也會大有長進。
粑粑:不要隨意腦補想象,其實它是用大勺舀起釀好的米漿在平底鍋上攤成相連的兩個圓形,外殼焦脆,內(nèi)部柔軟。
燒煤:并不是煤,它是燒麥的一種,會在里面放入肉丁、香菇和筍,并加入大量的黑胡椒。
糖湊排骨:糖醋排骨,并沒有臭,絕對是新鮮的。
餿餅:酥餅,一會餿一會臭,其實真的沒那么重口味。
紅燒juó魚:紅燒甲魚
螃海:螃蟹,每年10月可以品嘗梁子湖的螃蟹。
樓豆芽:綠豆芽
zóu葉菜:空心菜
漢菜:莧菜
居樓:豬肉
散:蒜
第三課:“咳雞頭中箭”
老kuō:腦袋
頸kuǎng:脖子
膀子:胳膊
kuǎ子:腿
咳雞頭:膝蓋
juó:腳
孩子:鞋子
條子:身材
打茲巴:半裸
打挑瓜:全裸
瞄:看
掛眼科:只能看不能動手
耳:理睬
流涎:流口水
汾涎:講話噴口水
zěi:開玩笑,開涮
醒倒媒:開玩笑
嚼:說、批評
搭白:說話算數(shù)
奏聲:說話或回話的意思
哭倒:蹲著
窩sēi:小便
ái:耽誤時間
娃迪kuō:敲腦袋
厥 :刺
告:安裝
運:想、指望
條舉:掃帚
矬機:裝垃圾的簸箕
搔機:盛東西的簸箕
浮子:毛巾、抹布
滋筆:橡皮擦
上該:上街
灶媽子:蟑螂
老許:老鼠
殼馬:青蛙
第四課:“搞么斯撒”
搞么斯:干什么
鬧眼子:說話不算話
冒得:沒有
是撒:表示贊同
那談鬼:那還用說
是那個事:是那回事
正滿:現(xiàn)在
幾滿:什么時候
三不資:偶爾
一滴嘎:一點點
假媽:假裝、假設(shè)
耍拉:麻利
撩撇:簡單、快速
賊:聰明
靈醒:整潔、好看,也有聰明之意
稱透:整潔、好看
拉瓜:臟
tiǎ撒:邋遢
拓氣:土氣,不修邊幅
造業(yè):可憐
扎實:厲害
裝精:特別自以為是
sán:特別的酷
吊:厲害
拋:輕浮,時髦
尖板眼:稀奇、古怪的東西
彎管子:很蹩腳,極不正宗
苕頭日腦:很笨
聳:呆板
嘎巴子:傻
苕吃哈脹:猛吃很多東西
苕貨:人腦死板不靈活
糊雞:糊涂蛋
冒得哈數(shù):搞不清楚情況
豆里:里面
諜務(wù):故意地
毛賴:指說話,辦事不算數(shù)
岔滴:隨便
鉚倒搞:一個勁兒地、努力地干某事
喔澀:一個勁兒地、努力地干某事
抬莊:給人面子,幫著喝彩捧場
湊腳juó:打麻將差人時邀請別人參加
帶一腳:公共汽車還沒有到站的時候要下車
屁/尖:小氣
六角亭出來的:神經(jīng)病
國拉:很隱蔽的地方
翹胯子:①翹二郎腿 ②嗚呼哀哉
不中神:不行了
克了回:去了回 ,下課、完蛋的意思
頭都是大的:形容遇到麻煩事、煩心事時的狀態(tài)
起簍子:發(fā)財,運氣好
揍籠子:幾個人合伙騙一個人
斗活活:幾個人合伙騙一個人
瘋到板:沒事找事做、或者是些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五課:“個板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