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者| 大集團的負重與前行
2018-05-05 03:13:00 來源:騰訊汽車

文/楊光

4月23號的北京,東風、北汽、長安三場集團戰(zhàn)略發(fā)布會像事先約好了一樣依次排開,而據說北汽為了避免與長安撞車甚至還臨時調整了活動時間。

在焦慮面前,也就顧不上什么架子了。

當造車新勢力的產品開始大批量落地,當諸多民營企業(yè)將智能網聯(lián)與新能源玩轉的游刃有余,作為中國汽車工業(yè)鼻祖的一汽東風們顯然需要付出更多,尤其是在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邁出變革的第一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于是我們看到一汽紅旗打破“行政車”概念,開始迎合年輕人走向大眾化市場;一向務實的東風不僅展示了其與百度博泰聯(lián)手打造的智能車機,甚至還帶來了一款由80后設計師主導的概念車;北汽則試圖通過全新品牌IP轉型成為一家出行體驗運營商而不再做純制造商;長安在完成構架梳理的同時,也向外界傳達了要做高端子品牌的決心。

徐留平說,我們豪情滿懷、只爭朝夕、日夜奮戰(zhàn),只為更快的跑起來。

竺延風說,新技術日新月異,新需求不斷涌現,東風必須應勢而謀,順勢而為。

徐和誼說,要積極擁抱變革,越開放、越成長、越共贏。變化,是唯一的不變。

張寶林說,長安正在進行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每一次創(chuàng)業(yè)都是我們對自身價值的重新評估。

從這些掌門人的話語里,我們能夠讀到反思,但更多嗅到的是焦慮。

正如當下流行的那句名言,“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 ,也正如劉慈欣在《三體》中所言,“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也許有人會說,對于這些大型汽車集團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生死存亡,但事實上危機向來都是誕生于安逸之中。

尤其當以大眾豐田寶馬等為代表的全球汽車巨頭們都開始紛紛謀求轉型,國內車企沒有理由不去做點什么。

中國汽車產業(yè)增速在去年正式歸零,最后一批90后正式步入成年,在業(yè)界看來,一個嶄新的汽車消費時代也隨之到來,而新舊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角色之間的互換,如果說過去是我給你什么你就得買什么,那么現在則是我想要什么你就得造什么。

某位老總曾經這樣感慨時代的變化之快,他說,我們以為我們的時代開始了,但沒想到這就是終點。

眼下,抱團取暖正在成為大集團之間實現所謂共贏的最常規(guī)操作之一,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簽約層出不窮,但實質性的落地卻寥寥無幾。平心而論,有私心正常,留一手也正常,所以壓根就不用指望通過聯(lián)盟能把事情做到1+1>2的結果。

一個細節(jié)是,去年未能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幾大集團在今年都顯得極為謹慎,但事實上把目標定得過低也不是好事兒。上學時把目標定為及格的同學,大多數是不能及格的,因為現實與你定下的目標必然會有差距。

知乎上曾經引發(fā)過一場“為什么成績很好的人總是喜歡說自己考得很差”的大討論,其中有人這樣寫道,身處的起點和具備的條件不一樣,所懷揣的期待和制定的目標也自然不一樣,所以學霸每次說沒考好的時候,真不是作,而是內心真實的焦慮。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形容,這便是“高水平的不滿足與低水平的安于現狀。”

在汽車產業(yè)大變革的浪潮之下,所有人都在說轉型,對于“車重難行”、“反應滯后”的大型汽車集團而言,這絕非易事,但好在大家都已經開始有了行動。

或許這是品類最為多元但邊界卻又異常模糊的一屆車展,幾大集團掌門人們除了去競品的展臺轉上兩圈,也同樣提防著潛在的競爭對手,所以當你看到徐留平出現在拜騰的新車面前時大可不必感到驚訝。

很多時候我們都低估了新時代的力量,以及新時代到來的速度,而這和我們將要面對的人工智能浪潮又是何其的相似,如何負重前行,或許將會是一個永恒的命題。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