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想寫《登上漢口》,臺灣詩人鄭愁予:在武漢我是精神上的歸人
2018-10-20 22:07:00 來源: 長江日報


  來自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著名詩人鄭愁予談詩歌與人生。 記者 李子云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10月20日訊(記者周滿珍 通訊員郭元芳 ) “我人生的第一首詩是在武漢寫的,也發(fā)表于武漢,我會講武漢話,在武漢,我不是過客,是精神上的歸人?!?0日,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出現(xiàn)在2018武漢詩歌節(jié)“詩人面對面專場”,面對熱情的武漢觀眾,鄭愁予講起了武漢話,并表示在處女作《爬上漢口》發(fā)表近七十載之后,正在醞釀創(chuàng)作新詩《登上漢口》。


  著名企業(yè)家閻志與來自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著名詩人鄭愁予對談詩歌與人生。 記者 李子云 攝 鄭愁予的武漢情緣源于1948年,他和母親坐船到武漢。當陳舊的江輪歷盡艱險抵達武漢時,江面深水碼頭停的都是洋船,他們的船卻不被允許靠近,要想上岸,必須自己爬上去。16歲的少年鄭愁予憤怒于“帝國主義的存在”,以筆名“青蘆”寫下《爬上漢口》,投到當時的《武漢時報》“新詩園地”??芸炀桶l(fā)表了。
  生逢亂世,鄭愁予受自己喜愛的詩人艾青影響,用詩歌寫下了很多時代的故事。盡管上大學之前就出版了詩集,考慮到未來的養(yǎng)家糊口,念大學時他主修的是商學,畢業(yè)后分到基隆港務(wù)局,“我主動要求到碼頭上工作,比起坐辦公室,我更愿意和勞動人民在一起”。這段時間,也是鄭愁予創(chuàng)作詩歌最多的時期,并影響了他后來到美國留學時的選擇——主修英文詩創(chuàng)作,并在耶魯大學任教31年,終身與文學結(jié)緣。
  對于代表作《錯誤》被誤讀為情詩,鄭愁予再次做了澄清:“這首詩有我母親的影子,因為父親是軍人,經(jīng)常離家駐防,其精神源頭是唐朝時就有的閨怨詩傳統(tǒng)。”說到興起,他甚至現(xiàn)場吟誦起寫《錯誤》時給自己帶來靈感的閨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彼J為,《錯誤》是一個男詩人從女人的視角,用閨怨詩去演繹當代人的情感,“這種詩歌基形是非常珍貴的,只有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民族才能建立起來”。
  鄭愁予倡導的古典詩歌美學也受到當天參加“詩人面對面”的年輕讀者歡迎。近兩個小時的分享后,盡管客串主持人、知名詩人閻志一再強調(diào)85歲高齡的鄭老需要休息,只給30本書限量簽名,讀者們?nèi)耘牌痖L隊等候,他走到哪便有詩迷跟到哪。全程陪同鄭愁予來漢的臺灣詩人顏艾琳告訴記者:“武漢讀者的熱情出乎他的意料,他還想為武漢寫一首《登上漢口》,昨天在機場他還在手機上進行創(chuàng)作?!?br>  【編輯:祝潔】
 ?。ㄗ髡撸褐軡M珍)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