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上海市慈善之星”候選個人和集體80名候選人近日出爐,市慈善基金會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投票,將選出30名“慈善之星”。
本屆候選人中,年輕公益人比例增加,參與新型慈善的人群越來越多。慈善,早已不僅是“募集善款”的代名詞,新時代里的慈善公益人,把慈善事業(yè)當成是一種精神需求,大家都可以用自己的專長實現公益慈善理想,感受善舉給每個人內心深處帶來的滿足與提升。
80后男孩投身防艾事業(yè)
“80后”陽光男孩卜佳青,從事的是一項特殊的社會服務工作——艾滋病防治。他從2008年開始從事這項工作,并成立了國內首家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艾滋病防治領域民間公益組織“上海青艾健康促進中心”。
在卜佳青的帶領下,公益組織舉辦過上千場活動,暑假組織大學志愿者前往安徽看望艾滋孤兒,在“國際艾滋病燭光紀念日”和世界艾滋病日兩大主題紀念日,組織大學生和防艾青年走上街頭進行募款,并舉辦防艾滑稽戲、騎行、徒步以及反歧視話劇等,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形式喚起社會對艾滋病的關注。
卜佳青的團隊為艾滋病易感染人群提供檢測咨詢服務,僅2016年就有5700多人次參與檢測。有個患上艾滋病的大學生,找到卜佳青求助,說學校得知他的病情后希望他退學,不讓他畢業(yè)。卜佳青告訴大學生,《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條明文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yè)、就醫(y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他說,剝奪患者受教育權利的做法不對,建議這位大學生盡早申訴校方,不要錯過學籍網上生成畢業(yè)信息的時機。
作為一位年輕的資深公益人,卜佳青覺得,他人生中有三種情懷不可或缺:感恩父母和師長們的培養(yǎng)、感激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感謝一起打拼的團隊。有了三種情懷,再加上堅定的信仰,才能在公益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用愛好成就一份慈善事業(yè)
對年輕人來說,用自己的特長做慈善,既高效又能產生重要價值。
“80后”收納師辜井幫助過許多家庭。被她幫助過的家庭,都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有位熱衷追星的女子無心顧家,家里雜亂無章、無處落腳,她的丈夫因此想跟她離婚。辜井來到她的住所,幫助她花了整整半天時間整理出“樣板間”,這名女子見了當場淚流滿面。還有位自身條件很不錯的海歸女孩,因不擅長整理房間而被男友的母親嫌棄。辜井上門為女孩做了空間規(guī)劃,花了三天時間教她如何收納。后來,準婆婆上門后發(fā)現她家煥然一新,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辜井的職業(yè)道路說起來頗有意思。5年前,她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發(fā)現家中請的月嫂特別會整理房間,所有的東西分門別類,方便取用。從小愛收拾房間的她細細琢磨起來,“做這件事可以幫助別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質量,很有意思。”起初,她兼職為親戚朋友們做收納。35歲這年,她從華山醫(yī)院辭職,放棄外科醫(yī)生職位而專職當起了收納師。她希望,自己今后能精耕細作這份事業(yè),未來能開一家收納體驗館,讓普通家庭也能體驗收納帶來的好處。
把新穎慈善模式引進來
理科女孩余詩瑤畢業(yè)于美國知名大學,獲得市場數據分析的碩士學位。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期間,余詩瑤接觸到了慈善商店。在美國,許多人將生活中閑置的物品捐贈給公益機構。公益機構則通過開設商店銷售這些物品,所得的營業(yè)收入除了保證商店正常運轉外,還用來幫助其他公益項目。這一利用商業(yè)運作來達到慈善效果,并能促進二手物品循環(huán)利用,兼顧公益和環(huán)保的慈善模式,給余詩瑤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萌發(fā)了將其復制回國的想法。
彼時,英國倫敦大學公共服務政策碩士周賢、香港大學法學碩士徐璇等人也在籌備國內第一家慈善電商——善淘網,與余詩瑤想將慈善商店“拿來”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2011年底,余詩瑤告別美國投資公司的分析師工作,回到上海,加入善淘網,成為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之一。如今她擔任善淘網聯席CEO,帶領善淘市場團隊根據社會創(chuàng)業(yè)的特色和互聯網的特點,運用大數據和網絡工具,科學地鎖定善淘網的用戶群體和特征,并制訂推廣計劃,迅速建立善淘網的品牌形象。
經過5年線上慈善商店的積累,善淘網于2017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家O2O慈善商店,既能通過線上平臺為居民帶來購物便捷,又能落地社區(qū),為居民提供一個線下的公益樞紐,解決了居民做公益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榮耀之箱”為支教老師解憂
畢業(yè)于同濟大學建筑規(guī)劃專業(yè)的顧佳斌,也是個“有故事”的慈善公益人。他曾在政府部門工作過,30歲下海投身房地產行業(yè);40歲賣掉公司,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yè)。
他發(fā)起的慈善活動名叫“大城小愛慈尚會”,不募捐,不拍賣,幫助每一個人圓慈善的夢。
這是一個在新型互聯網生態(tài)下的體驗型組織形式的平臺。簡而言之,募捐有集資和拍賣兩種方式,但可能因為捐款去向不透明、使用不透明而受到爭議。顧佳斌通過提供更有創(chuàng)意的慈善產品,打消人們對于善款使用不透明的顧慮,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享受行善的快樂。
“榮耀之箱”便是他的“明星項目”。在云南、廣西等一些貧困地區(qū),有許多支教老師的住房環(huán)境很差,衛(wèi)生設施短缺,半個月也洗不上一次澡。
顧佳斌很理解支教教師的苦衷,決定把它作為公益事業(yè)的一個嶄新切入點:“如果能為支教教師們提供一個類似商務酒店的住宿環(huán)境,或許就能留下更多的人,也為山區(qū)留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顧佳斌想到了集裝箱住宅。經過精心設計和成本控制,一個可以住兩個人的集裝箱得以問世。其造價為9萬元左右,在工廠生產完成后運送到邊遠地區(qū),安裝上下水就可使用。這為支教老師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讓他們能更有尊嚴地、全身心地投入支教工作。如今,他的創(chuàng)意落戶在了云南省勐海縣與勐臘縣偏遠的學校。
不管走得有多遠,顧佳斌一直記著小時候母親對他的教育:“寧愿別人的比自己的好一點,也不能自私不與人分享。每個人都值得尊重與善待。”
(欒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