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準備在今年9月把兒子小磊送入幼兒園,但7月小磊過生日當天,爺爺奶奶從老家趕來接走了孫子。一個月后,周女士才終于見到了小磊,卻發(fā)現(xiàn)原本還算乖巧的兒子變得傲嬌起來,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揮舞拳頭表達不滿,還學會了躺在地上哭鬧耍賴。原來為了讓小磊適應即將到來的幼兒園生活,在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不吃虧,爺爺奶奶每天通過“實戰(zhàn)”演練,教孫子在打架時如何運用身體的力量,讓對方既感覺到疼,又不容易產(chǎn)生實際傷害。(8月15日《武漢晚報》)
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里被欺負,實在是人之常情,畢竟不少班級里確實存在一兩個耀武揚威的“小霸王”,以欺負其他孩子為樂。如果孩子過于老實,不敢把自己在幼兒園里受到欺負的事實告訴老師和家長,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患上一系列嚴重的心理疾病。因此,每個家長確實都需要關(guān)心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因為害怕孩子吃虧,就對孩子進行相關(guān)“培訓”,也把孩子“培訓”成“小霸王”,這恐怕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了。
這樣的“不吃虧培訓”,會在孩子大腦中形成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那就是幼兒園里的其他小朋友都是不友善的,所以我要“以暴制暴”。孩子原本就對即將開始的幼兒園新生活懷有或多或少的焦慮,但這種焦慮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玩耍中,能夠很快地得到消解。有了更多的朋友,孩子受到欺負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小了。試想一下,一個“全副武裝”、滿腦子充斥著“武力”以及“會哭的孩子有奶喝”等觀念的孩子,真的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嗎?即使他能結(jié)交到朋友,又能維持多久呢?
孩子之間難免起沖突,但孩子之間的沖突自然有孩子專屬的解決方式,家長怎能以成人的眼光進行干預?或許在小磊的爺爺奶奶看來,自己挨打了,如果不打回去實在吃虧。但是這個流行于成人之間的叢林法則,用在孩子身上卻并非一定合適。首先,孩子的身體相對比較脆弱,就算是玩鬧行為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更別說是出于一定的目的而多少動了真格的打斗了。一旦出了什么意外,后果恐怕難以想象;其次,與成人之間的沖突不同,孩子之間的沖突往往原因不算復雜,也不難解決。絕大多數(shù)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無外乎玩具和零食,因此孩子之間的沖突多半是圍繞這兩者展開的。既然如此,沖突的解決自然也離不開玩具和零食了,又何必動用武力這把“牛刀”?另外,與成人之間往往“無法無天”不同,孩子有著老師和家長的看管和教育,絕大多數(shù)孩子還是很聽老師和家長的話的。因此,在解決孩子之間的沖突上,老師和家長能夠發(fā)揮巨大的作用,訴諸武力實在是多此一舉。
況且,吃了虧,對孩子來說真的不好嗎?雖然根據(jù)我的生活經(jīng)驗來看,吃虧并非一定是福。但是如果通過吃虧,能讓自己學到知識、明白道理,讓自己心安理得,那這種虧還是值得吃的,甚至根本不能叫吃虧。更何況,如果自己本來就處于理虧的一方,卻仍然不愿意吃虧,還要打回去,這就是無理取鬧了,也就是俗稱的“熊孩子”。
吃虧到底是不是福,或許還有待商榷。但孩子一吃虧,就要他打回去,這絕對不是健康的教育方式。俗話說,三歲看老。一個孩子吃了虧,他第一個想到的是揮舞拳頭表達不滿,或者躺在地上哭鬧耍賴,那么他勢必難以形成獨立、善良和堅強的品格。叢林法則雖然有效但并非金科玉律,在競爭的同時也不能忘掉合作與忍讓,誰都不想吃虧,最后的結(jié)果只能是吃更大的虧。家長確實需要教導孩子在吃虧時怎樣做才是正確的,但如此“不吃虧培訓”恐怕只會得不償失。